你參加過路跑嗎?參加過幾場?完賽了幾場?是入門的10公里?半馬21公里?全馬42公里?還是挑戰極限的越野馬拉松、超級馬拉松?
全世界每年有超過800場以上的大型馬拉松賽事,每場參與者以數萬計。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六大馬拉松」,分別是波士頓馬拉松、倫敦馬拉松、柏林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紐約馬拉松及東京馬拉松。這六大比賽是跑者心目中的夢幻賽事,能參加任何一場都將會是一生中的寶貴體驗,但因爲每年參與的人數愈來愈多,對於參賽者的資格要求愈來愈嚴格,必須在報名前提供有一年內在IAAF(國際田徑總會)路跑標籤認證或AIMS(國際馬拉松暨長跑協會)賽道認證過的賽事成績,其中波士頓馬拉松更有分齡完賽時間限制,以2019年來說18-34歲的男性全馬成績必須在3小時內,才符合參賽資格。跑過全馬的人都知道,「破3」的難度,有跑者戲稱比登天還難啊!
很幸運生平第一場看的馬拉松電視實況轉播就破世界記錄,2018年9月16日登場的柏林馬拉松,有40000 多位來自全球的選手齊聚一堂。柏林馬拉松是參賽者心中最易破個人記錄的賽事,有被跑者譽為「最速跑道」的賽場,比賽當天天氣秋高氣爽,舒適宜人,主播預言今天的比賽不論氣候、溫度、濕度與賽道,都是對跑者來說最friendly的環境,有機會在此創下世界記錄,最後正如預料由里約奧運金牌得主基普喬蓋(Eliud Kipchoge)以2小時1分39秒的成績破世界記錄拿下冠軍獎牌,看到基普喬蓋衝向終點的那一刻,相信觀眾應該都被感動了,覺得太不可思議,到底是要跑多快,才能在2小時跑完42公里,是人類體能的極限挑戰啊!2019年的馬拉松賽事一定會以「破2」為目標受到全球跑者高度觀注。
台灣每年大大小小的路跑賽事也有6、700場之多,參與的人次更超過百萬,快要變成「全民運動」了。台灣的路跑活動可說是五花八門、各具特色。有地方政府主導的城市馬拉松、企業舉辦的公益或形象馬拉松、或因特有自然景觀、在地特色而舉辦的馬拉松,另外還有壽司馬、烤雞馬、葡萄馬、啤酒馬等讓跑者吃到跑不動的馬拉松,就像是一場又一場的嘉年華會。
每年受到好評的賽事也都是在開放報名隨即秒殺,像台灣第一也是唯一獲得IAAF銀標籤認證的「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是有志報名國外賽事的跑者的試金石,每年因報名人數過多,還必需以抽籤方式取得參賽資格。其他受到歡迎的賽事有「金門馬拉松」,報名費便宜,又送金門酒,旅遊兼跑步一舉兩得。「米倉田中馬拉松」有著在地滿滿的人情味與豐富的補給,每年賽事之際,幾乎是全鄉出動支援這場活動,要體會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來參加這場就對了。要體驗在國道上跑步的滋味嗎?「台北國際國道馬拉松」將中山高速公路「汐止-五股」高架段作為賽道,每年也吸引萬人以上參加。還有高雄城市馬的「高雄Mizuno國際馬拉松」今年邁入第10年,即將於2/17開跑,今年沒報到的,明年請早。「台新女子馬拉松」是唯一限女性報名的馬拉松,也是最受女性跑者歡迎的賽事。
今年別具特色的馬拉松賽事也不少,越野馬拉松也開始多了起來,主辦單位在賽事的規畫也愈來愈用心,像是參賽服、完賽獎章、紀念提袋、運動毛巾,紀念獎盃...都讓跑者想要全都收集,這也是激勵跑者參賽的另一種動力。
對於平常只能散散步當作運動的我,是絕無勇氣挑戰動輒10公里的長跑。會開始關心路跑,是因爲有家人開始跑步,剛開始只是想健身、瘦身,每天能維持跑個幾公里就好。慢慢跑出興趣後,發現朋友之中,跑馬拉松的人不少,也常常參加路跑,跑全馬的更是大有人在。朋友建議可以先從10公里跑起,這樣會讓平常的跑步練習更有目標,就這樣一頭栽進了「馬拉松的世界」。短短半年,就參加了1次10公里、1次半馬、2次全馬,也都拿到了完賽獎章。
選擇這些參加的賽事都是有地緣關係,不用考慮交通或住宿的問題。路跑開始的時間都很早,往往4點左右就要到會場卡位,所以剛開始參加路跑,選擇就近的賽事就好。再者每場比賽當下的天候、溫度環境、規畫未必都與前一次的比賽一樣,所以每場比賽都是一次新的開始。
像1/6參加的「新竹城市馬拉松」已停辦一年,今年一開始報名,就非常踴躍。曾跑過新竹城市馬的人一致認為算是一場好跑的賽事,但這次實際參賽後卻發現超難跑,首先天公不作美,一早就下著毛毛細雨,又溼又冷的天氣。跑道的規畫有坡度大的、有一半以上的路程是去南寮吹海風,另外還有一段500公尺路不平的泥巴賽道,很多人為了顧好腳要緊不敢跑。這次也規定參賽者在26公裡處,成績沒能達到3小時40分的人就要直接棄賽,收回感應環並由收容車載走。這些只有參賽才能累積的經驗,是每個跑者必經的過程。
我想馬拉松的迷人之處或許就在這不斷自我挑戰的過程,不是跟別人比,而是跟自己比。每一次的比賽會因為天候、路線規畫、個人狀態等因素而充滿變數,誰都無法保證每次的成績一定會比之前來得進步,所以跑者才會不斷的參加各式不同的路跑,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自己。
我也從旁觀察發現路跑不只是穿上球鞋跑就對了,這其中的眉眉角角還真是一門大學問。從賽前的練習、服裝、球鞋、飲食、營養補充...,每個環節都要注意,練習不能過度、賽前3天要休跑讓腳休息,要補充能量飲、膠原蛋白、運動服裝要能排汗乾爽、運動鞋要耐跑輕盈,最好還要有一支跑錶,可以記錄跑步量、配速、心律溫度溼度空氣品質等,跑後還要拉筋,避免運動傷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在有很多介紹馬拉松的書,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來參考。
各大品牌的跑鞋也愈來愈專業,選一雙好鞋不僅不傷腳,還可以幫助獲得好成績,所以一定要慎選。
各種機能飲、能量棒、鹽碇、電解水、膠原蛋白...,可以適時補充身體流失的養分。市面上可以選擇的產品種類很多,需要時適時補充即可。
最後再選一個好的跑錶,裝備就完善了。
你準備好要開始跑了嗎?歡迎來到「馬拉松的世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