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陽光先生》於9月30日播出第24集大結局,以自身最高收視率18.129%完美落幕。這部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而改編的歷史劇,既嚴肅又血腥,本來就不易討好觀眾,所以能有如此收視佳績已屬難能可貴。雖未能超越《鬼怪》的最高收視率20.509%, 但還是以首集收視率 8.852%以及全劇平均收視率12.955%,創下韓國有線電視兩項收視記錄。
金銀淑作家這次從選角到故事設定,在一片不看好的聲浪中,反而突破個人寫作的格局,終於有一部有重量的代表作了。而終演的收視成績,也再次印證好作品不寂寞。劇中無論演員的演技;服裝、場景、道具的考究;攝影畫面的唯美處理;及後製特效的大手筆,可以說是各各到位、處處用心,是一部實至名歸之作。
《陽光先生》的時代背景被設定在1871年「辛未洋擾」至1910年「日韓合併」前的朝鮮半島,這段時期正是國家處於內憂外患之際,朝廷內鬥腐敗、國外強權勢力掘起,人民在此社會動盪之下紛紛投入義兵行列。
五個主角的身分,代表了五種社會的階級。兩班的貴族之後、有錢的公子哥、家奴之子、賣國賊之女以及階級地位最低的屠夫之子。五個人在亂世之下的命運糾結,道出了“覆巢之下無完卵”,國家都沒了,個人的命運還能好到哪去?歷史不可逆,悲劇是必然。所以除了女主角活下來,象徵著希望外,其他四人皆以慘死收場。
在看這齣戲時,一直讓我想到中國的清末歷史,不是同樣的遭遇嗎?從鴨片戰爭起,國力漸走下坡,戰敗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接著英法聯軍又戰敗,簽下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1894年與日本爆發甲午戰爭,戰敗後簽訂《馬關條約》。台灣就是在此條約中,被割讓給日本,自1895年至1945年被日本殖民50年。真是一段「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悲慘歷史。
劇中有多個場景是還原歷史的畫面,像是1903年漢城的有軌電車以及1907年英國記者拍下的義兵照等等,都能看出製作的用心
因爲看了此劇讓我對相關時期歷史產生興趣,也比以前更清楚歷史的來龍去脈,算是觀戲之餘的另一收穫。
最後再一起回味劇中主演的風采吧!
(以上照片取自官網與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