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開始看心臟內科時,每次網路掛號都排到7、80號,心想怎麼有那麼多人看心臟?後來門診看到大多數都是爺爺、奶奶的長者,原來是定期回來門診拿藥,所以每次看診完,醫生都會先把下次看診時間預定好。所以像我們這種臨時來看的,就排到很後面。所以提醒若是第一次看心臟內科的人,一定要早1、2個星期掛號,否則會被排在很後面的。

去了幾次心臟內科,也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有些長輩看診出來,都會嘀咕說:「明明在家量沒有這麼高,為什麼來醫院量,血壓就飆高?」

我也很好奇是什麼原因呢?後來才知道這種現象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白袍症候群」。有些人只要來到醫院或看到醫生、護士要量血壓,就會開始緊張,一緊張血壓就會突然衝高,超過140/90mmHg的現象,就可稱為「白袍症候群」。

根據心臟內科臨床統計,有高達1/3的患者有遇到醫師測量血壓就飆高的「白袍症候群」。很多民眾在家中測量都正常,但是一到診間,血壓甚至可以飆高50毫米汞柱以上,造成測不準的情況。為避免「白袍症候群」影響,導致醫師錯判高血壓,開錯藥,醫生都會建議患者養成在家定時測量血壓的習慣,並在看診時將記錄帶到診間供醫師參考。

台灣高血壓學會為了推廣居家量測的重要性,提出「722」(諧音「請量量」)口訣,方便民眾記憶:

「7」連續七天量測。

「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前各量一次。

「2」每次量兩遍,每次間隔1分鐘以上,再取平均值。

目前國內定義正常血壓以及高血壓的標準乃是採用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
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高血壓協會(ISH)《高血壓防治指南》及中國衛生部/中國高血壓聯盟《1999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規定:

類 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理想血壓.              < 120.                     < 80
正常血壓.              < 130                      < 85
正常高值             130 ~ 139              85 ~ 89
高血壓                  ≥ 140.                     ≥ 90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 140.                     < 90

由以上的標準可以看出,當收縮壓≥ 140mmHg和/或舒張壓≥ 90mmHg就是高血壓了。
高血壓依輕重又有分級標準:
類 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1級高血壓(輕度)                 140 ~ 159                90 ~ 99
2級高血壓(中度)              160 ~ 179                100 ~ 109
3級高血壓(重度)                    180                          110

另外性別年齡的不同,血壓也會不同,年齡愈大,血壓值會慢慢遞增:

性別
年齡 收縮壓        舒張壓 收縮壓      舒張壓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3

雖然2017年11月13日美國心臟學會發布最新高血壓防治指引,重新定義血壓達130/80毫米汞柱(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就是高血壓,但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目前國內仍維持與歐洲、世界衛生組織(WHO)一致的標準,普遍認定140/90毫米汞柱以上為高血壓。​​​​同時他也強調,國人多半沒有量血壓的習慣,粗估約1/3高血壓患者不自知,提醒要定期量血壓,若是血壓值維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上,就要注意飲食多纖維、少鹽,並避免喝酒、抽菸,注意體重控制與保持運動習慣,若是3至6個月後仍不見好轉,則要進一步就醫用藥控制。

高血壓固然要特別注意,但血壓愈低就愈好嗎?

事實上血壓偏低時可能會有頭暈、全身無力、疲倦、視力模糊等症狀。如果低到一個程度,如20、30,當然就代表生命危急,命在旦夕。例如當一個人大量失血(血液太少)、水份攝取太少(脫水)、心臟無力或血管不正常擴張時(如敗血症或菌血症的病人通常血壓很低),就會低血壓。所以血壓不是愈低愈好喔!若是測量血壓時,收縮壓在90毫米汞柱以下,或舒張壓在60毫米汞柱以下,只要其中一項符合,就認定為低血壓。

低血壓發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1)低血壓最常見原因是低容積性,例如水份攝取太少(脫水)或大量出血(缺血)。所以,當患者為女性且血壓較低,要注意是否正值月經期,因為出血量比較大導致血壓低。此外,當我們去捐血後,醫護人員會請捐血者在旁邊休息一下再離開,就是要避免因為捐血導致短暫低血壓引發頭暈不適。

(2)有心臟疾病、心臟功能不好,打出去的血壓就比較低。此種情形則需治療心臟疾病。

(3)還有一種稱為姿勢性低血壓,如本來躺著或蹲著,突然要站起來,因為姿勢突然改變,血液來不及打到腦部,出現頭暈現象。一個原因是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失調所致,此外,有些藥物也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像攝護腺病人或心臟科病人會服用的降血壓藥α阻斷劑,也可能有此一副作用。若有這個狀況,可請醫師調整藥物種類或藥量。

(4)內分泌如腎上腺荷爾蒙分泌不足,也可能導致低血壓。

若是沒有以上的症狀或疾病,只是無症狀的低血壓,就不用太在意,因為大部分低血壓不見得找的到原因。但建議定期量血壓,了解自己平時的血壓數字,若有天發現數字比平常高出許多,例如平常收縮壓和舒張壓是90、50,某天卻出現110、70,最好就醫詳細檢查。

所以定期量血壓的好處就是了解自己的血壓範圍,一旦突然變高或變低,再加上伴隨症狀,就是提醒自己要注意了,比要時就得趕緊看醫生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iane 的頭像
    diane

    diane 愛分享

    di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